我們是以馬頭圍地區命名,信仰上跟隨耶穌基督的一間教會,故名為「馬頭圍基督教會」,從1964年就植根在土瓜灣,大部份會友是從小在這裡成長的,也以關懷、愛心服侍這區街坊和會友的家人朋友。

這個教會地方不大,卻是充滿溫情和家的感覺,有適合不同年齡的各種活動和聚會,目的就是讓來到這裡的每一位,都感受到關愛、彼此接納、互相支援,好讓大家攜手追尋生命的路向和人生的意義。

我們會一起從基督教的經典《聖經》來認識創造宇宙的主宰和滿懷愛憐的上帝,並且從《聖經》的教誨中,學習擁抱美麗的人生,愛神、愛人,珍愛家庭、建立自己。

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必然會小心觀察。這是對的,歡迎你跟我們的傳道牧者交談,多作了解。事實上,這個大家庭裡面的每一位成員都樂意與你交個朋友,盼望你也發現這裡有值得你再來的吸引力!

  • 1942年

    香港淪陷,聖公會聖三一堂被日軍騎兵徵用,本於其聚會的一個譚姓家庭被迫離開,後來在油麻地茂林街參加一家庭聚會,名為神的教會。
  • 1945年

    停戰後聚會由茂林街遷到山林道,改名為基督徒聚會處,由一位從福州來的姜姓傳道人負責,他很有恩賜講解聖經、寫作屬靈書籍和翻譯詩歌。
  • 1949年

    陳姓弟兄從福州來港,與姜姓傳道人是鄉里,被接納為同工,其所傳之真理著重地方教會。
  • 1950年

    按立四位長老,譚樹強先生為其中之一,另外三位是楊長老、趙長老和黃長老。福州陸續有弟兄姊妹來港並加入此教會。陳姓傳道人便與譚、楊兩位長老並廣東籍的弟兄姊妹改到主日下午聚會。
  • 1952年2月

    廣東籍的肢體回到教會,見大門緊閉,門前貼出告示一張,謂聚會地點更改在九龍仔。經商議和禱告後暫借位於馬頭圍道二七二號地下譚長老令堂的留產所(鄺三姑留產所)聚會。每主日下午三時有講道及擘餅聚會。聚會人數大約有三十人左右。另外,逢星期三晚上有祈禱研經聚會,在銅鑼灣霎東街楊長老之姊的留產所(楊四姑留產所)處舉行,後來楊長老遷居百德新街寓所,就改在其府上研經禱告。
  • 1964年

    因鄺三姑留產所隔鄰拆樓,工務局命令要在廳中頂杉,否則當危樓處理,故不能繼續舉行聚會,於是由曾霖芳牧師介紹租借九龍城賢德學校,並提議我們應有自己的地方聚會,可向銀行貸款買樓,發展神的聖工。譚長老深感在過去十二年半的時間在留產所聚會,實在虛渡光陰,雖然有多位名牧者來栽培造就,但沒有遵主吩咐去傳福音,故教會並無增長,新的一代極待培育,應有主日學及青年工作。於是開信徒大會表決,結果有人贊成加入地方教會,即天文台道基督徒聚會所,但該處不肯接納全體會眾,只限個別加入。後來小部份肢體隨楊長老而去,小部份人參加其他教會,剩下的弟兄姊妹則跟隨譚長老,從此結束了家庭教會的階段。
  • 1964年10月

    在賢德學校聚會的第三個月,經懇切的禱告後商量為教會置業,當時教會只有八仟元存款,但憑信心,神為我們成就了大事,由曾霖芳牧介紹向銀行貸款,加上弟兄姊妹的奉獻,終於買了七喜大廈的一個單位,雖然地方只有五百多呎,但總算夠用。教會的路線是根據聖經指示不分派別,不屬任何宗派(林前一11-17)。馬頭圍道基督教會的名稱,原則上與使徒時代的教會一樣,以地方為名。

    新堂落成後,譚長老不再使用長老之職權,而與弟兄姊妹一同投票選舉作執事,就在奉獻新堂的感恩會中邀請曾霖芳牧師來監票,結果選出了譚樹強執事、譚樹權執事、孫振榮執事、鄭文浩執事、和馮黃綺霞執事五位創會執事,一同肩負教會各項聖工。每主日有擘餅紀念主聚會及邀請牧者來講道 。每星期三晚上有祈禱會。每年舉行退修會及感恩會。首三年以來沒有聘請全時間的傳道人,只有執事及同工們帶職事奉,所以工作發展緩慢。
  • 1967年1月

    吳瑞祥先生出任首位傳遁人。教會聖工開始發展,主日崇拜改在上午舉行並恢復研經,主日學增班級、團契分高、低兩級,繼續每主日有擘餅紀念主聚會,每星期三晚上有祈禱會,暑假期間開設聖經班及夏令會,和開展各樣佈道事工等。而且,開始有青年人受浸,人數越來越多,聚會擠逼。
  • 1971年

    按立譚樹強執事、譚樹權執事、孫振榮執事、鄭文浩執事和馮黃綺霞執事為按立執事,推動聖工。
  • 1974年6月

    何群弟姑娘出任第二任傳道人,神大大的賜福教會,設立了傳道部、參加醫院佈道(每年4次)、發起下鄉佈道、逐家佈道、分區派單張、開佈道會、慕道班、奮興會及每年兩次受浸聚會。弟兄姊妹不分男女老幼,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使教會增長迅速。
  • 1977年12月

    那時樓價急劇上升,聚會的人以學生居多,經濟能力有限,但神是奇妙的,只要向祂祈求,用信心踏上第一步,神蹟便隨著而來。購得長寧街麗明閣一樓單位,同時改名為馬頭圍基督教會;賣去七喜大廈之單位,其餘款項由弟兄姊妹信心認獻,按月分期十年攤還給銀行。結果以兩年半時間全部清還,實在感謝日夜眷顧我們的主。
  • 1980年1月

    因人數繼續增加,青年人靈命漸長,事主心切,各團契組成祈禱網、福音隊及佈道會。新青年團契相繼成立,很快地方不敷應用。主日崇拜分早、午堂聚會,租用下鄉道信心學校作主日學之用。
  • 1984年3月

    購買九龍城道仁智大廈一樓擴堂,麗明閣會址作主日學用途。仍要分兩堂崇拜,有礙肢體相交,亦與麗明閣遙遙相隔兩條街實在不便,加上後期教會出入樓梯週圍地面濕滑難行,不如買一間大的,弟兄姊妹濟濟一堂倍感親切。
  • 1989年6月

    買入下鄉道嘉寶大廈一樓B座現址,聯合早、午堂主日崇拜聚會
  • 1994年3月

    會友大會通過第一份會章,成立植堂小組,並設立植堂基金推動植堂。
  • 1996年4月

    租用富輝花園商場鋪位在馬鞍山開荒植堂,定名「馬頭圍基督教會馬鞍山聚會中心」。
  • 1997年6月

    於馬鞍山聚會中心第一次主日崇拜聚會。
  • 1997年9月

    購入九龍城道龍祥閣一樓A座作為兒童事工使用。
  • 1997年11月

    馬鞍山聚會中心借用馮堯敬紀念中學舉行擘餅和主日祟拜。
  • 2000年2月

    租用火炭銀禧商場一個二仟餘呎的單位,定名為「馬頭圍基督教會銀禧堂」,努力為神開拓聖工。
  • 2006年10月

    租用下鄉道89號街鋪作為擴展青少年事工及福音事工。

  • 2007年2月

    下鄉道89號街鋪定名為「傳恩坊」,意為以此作為福音據點,傳揚主的救恩。地方雖然足夠青少年事工用,但由於兒童、青年及成人在同一時段在不同地方聚會帶來支援的不便。

  • 2014年5月

    租用嘉寶大廈對面華強大廈二樓一個兩仟多呎的單位,在主日供兒童及青少年事工共用,取名為「青苗閣」,寓意此為栽培新一代成長的地方。
  • 2014年10月

    蒙聖公會聖三一堂借出堂址舉行「五十週年堂慶崇拜」,回想五十年前因戰亂離開的一個家庭聚會點,多年來蒙主祝福,中間不少青年人受神感動起來服侍教會,肩負各項聖工,與傳道人配搭事奉,作神忠心的好管家,使教會興旺,現今成為了總共二百餘人的教會並於土瓜灣及火炭聚會,願神繼續讓教會發熱發光,成為美好的見證,榮耀歸主的聖名。
  • 2017年9月

    特別會友大會通過銀禧堂於2018年4月1日自立及新會章於同日生效。
  • 2018年4月





    銀禧堂自立及新會章生效,土瓜灣堂及銀禧堂為教會內兩間獨立堂會,可以按各自情況發展,同時相連於同一教會,互相支援。